這些手指是由日本九州大學的教授 Jumpei Arata 設計的:三根細長的不鏽鋼片彈簧彼此相疊,並由四根塑膠鏈條連接。一條 Bowden 電纜連接到中央彈簧 - 如果電纜向前移動,手指就會閉合;如果電纜向後拉,手就會打開。直流馬達可拉伸和彎曲片彈簧,並在抓取動作中支撐病人。"ETHZ 健康科學與技術部研究員 Jan Dittli 表示,外骨骼在"," 每根手指可施加六牛頓的力量。"三個已實現的抓手足以提起重達約 500 克的物件 - 例如一個 0.5 公升的水瓶。"
使用感應腕帶穿戴外骨骼,並以皮帶固定在手指上。當病人用手做動作時,腕帶就會將肌電(EMG)訊號傳送至微型電腦。這台迷你電腦與馬達、電池和控制電子裝置一起放在背包中,並連接到手部模組。如果穿戴者想要做抓握動作,電腦就會識別,進而啟動直流馬達。
在開發過程中,研究人員遇到了一個挑戰:手指關節太細。 這些元件不僅能將片彈簧固定在一起,還具備皮革錶帶的絲狀關閉裝置。將錶帶穿入的搭扣幾乎不寬於一毫米。使用 ABS 絲材的 3D 印表機製作手背 - 製作過程與材質都證實不適合製作手指關節。"Dittli 說:「使用這種材料,接頭與板簧之間的摩擦力會太大"," 。"因此,我們在移動手指時會損失太多能量。" 傳統 3D 印表機的解析度也不足以實現手指關節的詳細結構。